电话里"嗯"一声保单生效 信用卡卖保险招挺狠
来源:网络 【返回】
“您好,我是××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户经理,我们现在有一款保险产品,只要从每月的信用卡还款中多扣80多元就能购买……”自从去年接了一个电话,某银行信用卡客户冯先生每月的还款账单里就多出了80多元的保险扣款。“我那天正好开会,对方又很能说,想挂也挂不掉,就应付地‘嗯’了一句,谁知这个保险竟然生效了。”冯先生说。而事实上,冯先生的遭遇绝非个案,在网络上输入信用卡卖保险字样,就会搜到很多类似的客户投诉。
>>>当事人说法接完电话每月被扣80多元
冯先生告诉记者,2008年7月他收到了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电话,对方称目前银行正与招商信诺保险公司合作,推出一种名为“信诺”的意外险产品,每月只需要从客户的信用卡还款账户中多扣除80余元,就可以购买到这款保险产品。随后对方还表示,一旦冯先生口头同意了购买,保险公司将在一个星期内寄出书面条款和保单,待冯先生签字确认后开始扣款。冯先生表示,当时自己正在开会,就应付地回答对方“嗯,我考虑一下。”
可令冯先生没想到的是,当月他的信用卡预付款就被扣掉了80多元保费,之后的每个月都会准时扣款,不过冯先生当时并不知情。2009年5月,冯先生接到了该银行的电话,工作人员称由于他的电话号码变更致使现在无法扣款了,“当时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直到最近收到了银行账单,才发现银行每月都会从我的信用卡账户里扣80多元的保险费。”
冯先生质疑称,为什么开始扣款后保险公司没有按银行的说法,寄来书面协议和保单,或者是打个电话跟当事人确认?对于这样一份素未谋面的保险产品,家里人更是完全不知情,“如果我真的出现了意外,没人知道我还买了意外险,谁来赔偿?而一份没有经过本人签字确认的保险,到底生不生效?”
>>>银行说法录音显示当事人确认扣款
记者随后致电该银行,工作人员答复称,2008年该行的确对部分客户进行了电话营销,但规定必须取得了客户的口头授权才能开始扣款,“我们从保险公司调出了冯先生的录音资料,可以确定当时冯先生是明确同意了投保和扣款申请的。”
该工作人员表示,银行拥有保险代理资格,进行电话营销是合法的,绝对不存在欺诈或者诱骗的情况。他还透露,由于冯先生变更电话后扣款不成功,2009年3月和5月保险公司分两次致电给他,告知其扣款失败,需要提供新的手机号才能继续完成交易,但冯先生表示“方便的时候再说”,至今仍无下文。
“每个月我们都按照冯先生提供的地址向他投递了扣款单和账单,一直没有收到过退件 ,说明冯先生每个月都是如期收到了账单的,怎么会最近才得知呢?”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至于为什么没有收到保险公司寄出的书面协议,这需向保险公司求证。
>>>保险公司说法合同不需签字录音即生效
保险合同未签字是否就能生效?就此问题,记者以冯先生的身份致电招商信诺保险公司。“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你们的保险合同,更没有签字确认,你们凭什么扣款?”采访中,记者对招商信诺的这种保险销售方式提出质疑。该客服人员告诉记者,保单早已通过快递寄给了冯先生,信息显示已收到保单,“可能是你同事帮你签收的。”客服人员同时告诉记者,按照相关规定,电话卖保险保单通过电话录音生效,不需要客户签字。
>>>律师说法保险合同应是书面合同
尽管保监会在去年5月份发布了《关于促进寿险公司电话营销业务规范发展的通知》,给寿险电话营销立了规矩,但一纸规矩能给保险公司电话销售业务带来多大的规范还有待观察。根据保监会的规定,除了必要的风险提示,寿险公司通过电话销售保险产品还不能未经投保人同意就自动续保、不能未经持卡人书面同意扣取保费、也不可以以银行身份电话销售保险。同时保险公司在电话营销中,也应对拒保客户做记录,避免二次滋扰。
一位律师告诉记者,保险合同比较特殊,根据《保险法》的相关规定,保险合同应当是一种书面合同,而非口头合同。《保险法》第十三条规定:“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,经保险人同意承保,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,保险合同成立。保险人应当及时向投保人签发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,并在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中载明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合同内容。经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同意,也可以采取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书面协议形式订立保险合同。”
据《成都商报》 (来源:半岛网-半岛都市报) [编辑: 修元]
|